当前位置:

传承红色基因微党课丨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9月29日上午,共和国历史上首次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为袁隆平颁授“共和国勋章”。授勋词写道:“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50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巨大贡献。”这是党和国家对袁隆平的最高褒奖。

1953 年夏,袁隆平从西南农大毕业,来到怀化安江农校任教。在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感染下,他开始进行红薯、番茄等作物的无性嫁接繁殖。三年自然灾害时,他目睹有人因饥饿倒在路边,受到很大触动。他认识到,只有实现水稻大幅增产,才能战胜饥饿,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从此他用毕生精力,踏上了杂交水稻研究漫漫征途。

科研探索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艰辛和险阻。1968 年 5 月 19 日清早,袁隆平匆匆吃过早饭赶去实验田,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实验田里的秧苗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几年的艰辛探索就这样被无情损毁!他强忍着无助和悲愤,最后从一口井里打捞起5根“劫后余生”的秧苗,像呵护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使杂交水稻研究得到继续。

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袁隆平和助手不辞辛劳挤汽车、转火车、赶轮船,每年奔走海南、云南、广西等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水稻育种试验,一床棉絮、一卷草席、一坛土菜和一个装有种子的桶子,是他的全部行囊。用袁隆平的话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跑”。

1970年1月6日凌晨,在云南元江县农技站,袁隆平和他的助手经过一天劳碌刚进入梦乡,一场7.2级大地震突然发生。袁隆平迷迷糊糊感觉到床在摇晃,天花板上的石灰在大块往下掉“。地震了!快起来!”他翻身跳下床大声把助手叫醒。当时,大家都在往外跑,房屋随时可能倒塌。然而,袁隆平还惦记着房子里浸好的稻种,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出稻种才撤出。之后,余震接连不断,但为了将实验继续下去,他们用塑料薄膜在操场搭起一个简易窝棚,吃住在里面,坚持了整整3个月。

毁苗事件的发生,大地震的生死考验,突破科研瓶颈的艰难,始终没能阻挡袁隆平科研报国的脚步。1975年初,正在海南攻克杂交水稻制种产量难关的袁隆平,收到妻子邓哲来信:“隆平,我不得不含着热泪告诉你,你父亲在今年1月3日凌晨溘然长逝了。父亲病危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再看你一眼啊!但为了你的事业,父亲坚决不允许我们告诉你,望你凯旋。”信未读完,袁隆平两行热泪已经浸透纸背。他呜咽着说:“不孝子隆平向父亲在天之灵忏悔,儿子没有尽到孝道。我只有用杂交水稻的科研成果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袁隆平及其科研团队经过50多年的艰难攻关,克服了无数困难,从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到成功研制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这一道道世界级科研难题接连被攻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并推广到亚非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杂交水稻亩产已经达到1100公斤,正在研究扩种到沙漠和盐碱地。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虽然已年过九十,袁隆平仍然追逐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像年轻时那样,几乎每天都去试验田“打卡”,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他胸怀祖国、一心为民的崇高品德,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学习。让我们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致敬!(宣讲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舒艺)

来源: 怀化日报

编辑:张婷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党史
  • 旅游
  • 书记区长报道集
  • 基层
  • 新闻H5
  • 视听
  • 视界
  • 要闻
  • 鹤城手机报
  • 外媒关注
  • 理论学习
  • 榜样力量
  • 民生
  • 概况
  • 专题
  • 时政
  • 玩转·鹤城
  • 经济
  • 公示公告

阅读下一篇

返回鹤城区新闻网首页